

学校始建于1910年,前身是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2002年更名为邢台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占地面积706亩,现有47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全日制在校生17846人,教职工近1200人,学校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58个;省级科普基地6个;省级外国院士工作站1个。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学校秉承“纯德实学”校训,“乐学善思,求真尚行”校风,立足百年师范教育底蕴,将红色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融入办学基因,培养了刘宁一、张玺、乔晓光、周抡园、王亚平等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建设发展成果显著。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师范教育和应用发展两大教育体系。先后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获批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河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邢窑白瓷)建设单位;被列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学校。
文化育人特色鲜明。学校西依太行山,东临大运河,蓼水穿校而过,柳溪泉水潺潺流淌,四师旧址、北方大学纪念馆、邢窑文化园、科技馆、自然科学馆、地质馆等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积极实施“文化育人工程”,依托四师旧址建设了省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建成了“邢窑白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北方古陶瓷研究中心、郭守敬研究中心、河北省太行山文化研究基地、历史文化学院、影视产业学院等平台,挖潜邢襄历史底蕴,打造区域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助力“文化兴市”战略实施。
服务邢台实效凸显。以“三联盟”“三对接”为抓手,构建了“U-G-S”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共同体,与包括新疆若羌、雄安新区在内的共20个县市区开展教育实践合作;共建了100余个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省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1个;与区域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签署各类合作协议95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目前,学校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一期9.8万m2建设已投入使用,将打造其成为邢台市高层次人才聚集地、数字经济及文创产业的高端创新基地。
(数据截止到2025年6月)